混沌:
这里四凶中的混沌我认为不应该包括《庄子-应帝王》篇中的混沌。
这个故事中说这南海的主宰叫儵,北海的主宰叫忽,中央称帝的是混沌。混沌这人为忠厚老实,热情好客,每次忽、儵来他都热情的招待他们。没想到忽、儵吃饱饭没事干,就想回赠混沌一点礼物,估计这两大神也没长脑子,两人一合计,脑袋一拍,说:混沌给我们长得不一样,人人都有七窍,混沌却没有,要不我们给他凿七窍吧!这两人也是是实干派,说干就干,每天凿一窍,七天为混沌凿开了七窍。混沌也因此呜呼哀哉了!天地却因此而诞生了
四凶中的混沌,应该是这个混沌。在《神异经》中记载:"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名浑沌。"
从记载来看,混沌是一只长得像狗,长毛,有四只脚而没有爪子的凶兽,它有眼睛却看不见,有耳朵却听不见,如果遇到了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若是遇到了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明显是个“睁眼瞎”。
据《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记载混沌是帝鸿的儿子,"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翻译成现在的文字来说就是:帝鸿氏有个不成材的儿子,专做掩盖他人的善行,隐瞒自己的罪过的事,好做坏事,天下人称他为"浑沌"。
梼杌
梼杌,别名傲狠,虽然听起来像敖广的儿子,但是其实上和敖广没有半毛钱关系,它的知名度并不高,算是最低调的一个。
《神异经。西荒经》中记载:“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两尺,人面虎足,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扰乱荒中,名梼杌。”大概意思是梼杌生活在偏远的西方,他长得像老虎,浑身长满长毛,有一张人的面孔,老虎的腿,还有一口獠牙。尾巴有一丈八尺长,凶狠好斗。
梼杌,据《左传》记载他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左转》:“"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这段话的大概是说,颛顼有个不成器的儿子,顽劣出现,油盐不进,不管它,就更嚣张,人们就叫它”梼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北方人们说的棒槌,就有点像是梼杌了,一窍不懂,四六不懂。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之人。
《楚辞·九章·惜诵》:"梼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把香草捣成香草酱。"梼"也写作"捣",而"捣"通"捣"。树木没有枝丫,光秃秃的叫"杌"。你看一根用来"捣"的光秃木头,不正是一根棒槌?
也有说梼杌是鲧死后所化,人面兽身,虎背熊腰,力大无穷,它能化身黄龙,能吞吐神物“息壤”,止天下的大水,克制所有水族,凡是属于水族的,都不能伤它分毫,更是四凶之一“穷奇”的克星。
饕餮
饕餮,别名叫狍鸮,是四大凶兽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位,近几年在影视剧中也多有它的形象。
它最早出现在《山海经·北山经》中。值得注意的是,饕餮在上古作为礼器的青铜鼎的纹饰应该和龙一样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至于后来为何沦落四凶之一就很让人值得深思了!
《山海经·北山经》记载: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辞海》中说:饕餮是传说中的贪食的恶兽。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辞海》在解释饕字时说:饕即“贪。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现在饕餮纹多出现在雕刻玉器上)。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
而《春秋》则给了饕餮一个高贵的出生,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则进一步肯定了它的出生,还详尽的描述他的性格:“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宋罗泌《路史·蚩尤传》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其像率为兽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说,殆亦饕餮。
《史记·五帝本纪》载:“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在缙云之官也。”蚩尤姜姓,亦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传》),所以有人怀疑蚩尤很可能即此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
《山海经·北次二经》介绍其特点是: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饕餮在人们心中的印象通常代表了贪吃或贪欲,他形象和出现在不少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比如《灵魂摆渡》的五公子,《无心法师》的小丁猫。
穷奇
穷奇主要出现在《山海经》中。《山海经·海内北经》中记载:"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头始,所食被发,在犬北。一日从足。"大概意思是穷奇外貌像老虎,大小如同牛般,长有一双翅膀,喜欢吃人,更会从人的头部开始进食,是一头凶恶的异兽。
但是,《山海经·西山经》也有记载:"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这两次记载的穷奇,外貌上差别很大,但是都有吃人的共性。
但是在后面典籍中,穷奇也展现了他好的一面,《后汉书·礼仪》 中说 :"穷奇、 腾根共食蛊"。
在古时腊八的前一天,宫廷里要举行一个叫逐疫的仪式,由方相氏带着十二只异兽游行,穷奇和另一只叫腾根的异兽,共同负担着吃掉害人的蛊的任务,于是又让人感觉它对人还是有些益处了,更有郭璞注《山海经》时,指出穷奇会作出驱逐妖邪的行为。
穷奇是典型叛逆期孩子的特性。叫它往东它就要往西的那种,它看见有人打架,就要去吃了正直有理的一方,听说某人忠诚老实,它就要去把那人的鼻子咬掉,听说某人作恶多端,反而要捕杀野兽馈赠。并且鼓励他多做坏事。
所以,古人们也把那种不重心意、远君子近小人的人称为穷奇。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